首页 > 综合 >
 
 

每日时讯!让人们敢于乐于消费,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023-02-27 12:51:21  来源:学术那些事儿

本文 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 者 | 郑渝川

央行此前公布,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储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同比增长7.94万亿元。


【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2月27日报道,调查显示,养老储备日渐受到中国年轻一代(18-34岁)的重视,这些年轻人还为此创造了“无痛攒钱”的方法,以每次攒钱数小、周期短、目标小为特点,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痛感极低的攒钱计划。专家分析,这种行为就在于风险厌恶,据分析,这几年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是疫情冲击等阶段性原因和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深层次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少学者建议要把“超额储蓄”有效转化为消费,也有专家表示,“中国的消费不振,不能光惦记老百姓的钱”。

消费不振,确实如专家所说,这就是因为风险厌恶。一方面,投资、发展机会虽然看上去很多,但风险很高,而且就像是看似零门槛的短视频自媒体,以及直播带货,还有就是创办实体企业,只要涉足其中,就会发现无分线上线下,各行业流量、生意其实都流向大宗品牌、门店、主播。虽然这年头出现了专门的引流、导流,但即便能够真的产生一些作用,也熬不过平台的算法以及人工干预。

而实体店生意最大的影响就是刚性成本太高,且面临很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干扰。就连奢侈品市场都出现萎缩——据统计,2022年中国境内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为5475亿元,首次出现15%的负增长。其他行业即便出现了增长,有很多企业其实采用的是透支未来的方式来冲销量、保生存。比如,从不打折或者从来不低折扣销售的品牌,2022年里经常线上线下低价销售,求生欲满满,消费者虽然买了个欢喜,但如果其自己也是做买卖的,难道就没有一丝丝惶恐吗?

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创办线上线下生意,也没有运作自媒体生意的更多人来说,这几年里,找工作、保工作变得更难了。就像是前面提到的,企业已经不好做,打工人的处境就更难。2022年的应届本专科毕业生达到了1158万人,再加上毕业的研究生,还有往届毕业生还未能稳定就业的人,即便扣除如愿考进“体制”的人、攻读更高学位层次的人、出国留学的人,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中年人保工作就更难。专家一门心思想要刺激大家花钱,但中年人即便有稳定的工作,房贷、车贷、孩子上学和养育费用、交通费用、看病吃药的支出、赡养老人的费用、物管费、水电气费(北方还有采暖费)一除开,很多人所剩无几,也有一些人不得不消耗过去的积蓄,或者“啃老”或者网贷。这种情况下,大家不愿意花钱,如果能有余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是很合理的选择。但就像是前面提到的那样,这种心理对于企业不是一件好事。

《中国青年报》报道援引了经济学家滕泰的说法,支出,2022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占GDP比重仅为43%,而这个比例在美国是80%以上,连印度、越南都超过70%,所以,“中国的消费不振,核心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速在放缓,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这个说法和解读不仅要比那些一味鼓捣居民消费,为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实体零售企业献策的学者更有良心,也确实更具科学性。

要打破前述的消费不振,居民收入抵消支出“余额不足”的双重怪圈,就只能致力于努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入手,从降低企业和居民的实际税负入手。这其中,并不存在一试就灵的灵丹妙药,房地产业也好,互联网平台经济也好,还有就是大规模基础建设,以及其他行业,都各自存在推动经济增长走向繁荣的正向效应,也均有负面效应。很多情况下,将资源、资金投入到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行业领域、产业领域,所带来的快速增长以及繁荣,流于表面,其副作用就像是药片一样缓释。

更合理的做法其实应当将资源、资金改善发展环境,降低中小微企业营商成本;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劳务收入、小额投资税收征收的起征点;避免各种福利政策增加企业运营负担,比如延长产休假、生育假就应当避免让企业独力背上负担,更长周期的产休假员工薪酬和社保费用应当由财政承担;加大医疗、教育、新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投入,解除居民尤其是负担最重的中年人在这些方面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举措,让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得以改善,居民实际负担减轻,这就可能有效提振消费信心,很多工作职位也因此得以稳定。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可以继续“无痛攒钱”,也能有余钱买买买。

关键词: 线上线下 小微企业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
  • 滚动
  • 综合
  •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