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当前简讯:盘活“超额储蓄” 须“对症下药”

2023-02-27 08:02:5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李海楠

1月份居民新增存款规模创下单月新高,让“超额储蓄”成为关注焦点。大规模“超额储蓄”反映的正是“消费动力”不足的现实。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当前“超额储蓄”现象形成与房产、实体商贸以及就业现状息息相关,因此,促进消费,盘活“超额储蓄”也须“对症下药”、针对施策。

寻根溯源问诊“超额储蓄”三大症结


(资料图片)

“今年春节,我除了外出请家人观影和就餐花费2000多元,基本没有产生额外消费。”来自江苏的小镇青年陈青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家乡虽然过年很热闹,但很多店铺都没开,也没啥可消费的地方。”

毕业三年,辗转北上广三地的陈青琛,今年春节后来到北京大兴找到了一份营销工作,“底薪3000元+提成”是他薪资状况。“最大的好处是公司安排住宿,省去了租房钱,所以每月我能主动存下2000元,还能有3000元左右用在各种消费上。”他告诉记者,如果能在北京多干几年,他就可以早点攒够回老家买房的首付了。

房子、消费和工作,是摆在和陈青琛类似的年轻人面前的最主要问题。实际上,这些也正是促成“超额储蓄”现象的深层原因。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超额储蓄”现象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作为过去家庭储蓄转化理财投资的主阵地,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预期不足;二是受三年来新冠疫情波及影响,商贸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实体店遭遇“关店潮”导致消费场景不足;三是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导致民众在“更多储蓄”与“更多消费”之间倾向于选择前者。

“储蓄率的提升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有着直接关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阶段,受到实体经济和消费市场环境仍处在恢复期的综合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率仍然居高不下,这也是影响下一阶段消费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在房产消费和日常消费场景上下功夫,同时保证就业预期持续向好将是未来政策的主攻方向。

让房价、消费场景、就业趋“稳”利好消费释放

既然造就“超额储蓄”症结的源头已经清晰,下一步,政策该如何引导居民将“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

“对症下药,针对性施策”才是良方。丛屹认为,“稳”字当头是第一要务,即要让房价、消费场景以及就业预期共同趋“稳”。

关于稳房价。丛屹表示,并不是鼓励炒房,而是要通过稳房价达到稳定房地产市场供需的预期。仍以保障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为主。目前看,主要是二三线城市预期依旧不足,但随着利率调整、房贷政策改善,房地产市场将趋于平稳回暖,比如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较为平稳的回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月份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增加,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

关于稳消费场景。丛屹认为,今年春节期间火爆的院线消费表明消费意愿强烈,但消费场景不足。这背后的逻辑是要尽快推动商贸服务业的中小微企业实体店重回正轨,重拾火爆的“烟火气”。政策面仍要从降低实体企业经营成本、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政策切入。

关于稳就业。丛屹强调,千方百计稳就业是毫无疑问的,依旧该是全年的施策重点。“这就要稳定中小微企业生存、减税降费、衔接求职用工需求等多措并举,目的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吸纳就业。”他说。

黄征学表示,从盘活大规模储蓄存款,进一步促进消费的角度来说,占整体消费比重超过六成的城镇居民消费仍有巨大的发力空间。

“除了既有刺激消费的领域之外,房地产市场回暖可能衍生出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黄征学认为,在撬动消费动能的众多选项中,如何培育更多消费场景刺激消费意愿是政策实施重点,比如房地产消费通过贷款政策和放松限购等推动楼市回暖;再比如,拿出“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发放多场景消费券鼓励消费等政策手段,都将在未来实际的消费市场上得到验证。

关键词: 中国经济时报 房地产市场 对症下药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
  • 滚动
  • 综合
  •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