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民工不如育儿嫂

2023-02-24 11:53:26  来源:香帅的金融江湖

昨天,金融圈被一篇文章刷屏了。


(资料图片)

(点击阅读)。

有记者计算了一下,在这篇短短3500多字的文章中,16次点名金融,其中,不乏“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表述。这种信号意义极为具体且明确的文章较为罕见。

金融民工们摸了摸还完房贷、车贷、各种贷之后略嫌单薄的钱包,再摸摸日渐稀疏的发际线,难免陷入沉思:

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选择吗?

01

金融行业还是好选择吗?

过去一二十年,金融行业绝对处于职业链的顶端,很多家长和年轻人都挤破头想进金融行业。各大高校的金融专业的录取分数总是最高的几个。

但这个逻辑越来越不是绝对真理了。

未来十年,很多金融行业的员工都面临很高的失业风险:

比如说,银行柜员、大堂经理这些传统基层岗位就会大量消失。像中国四大行这几年已经裁了近8万人,为什么?因为银行实现网点智能化,各种智能机器现在已经可以承担90%以上的业务。

原来最风光的信贷员也面临下岗风险。像阿里巴巴旗下的网商银行,一年服务上千万家小微企业(2018年是1227万),使用的全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零人工干预的放贷流程,可以做到3分钟内完成申请,贷款10秒钟内到账。整个银行没有一个信贷员。

还有,投行交易员,甚至数据分析师也要失业。高盛用软件工程师替代交易员,大约1个软件工程师能代替4个交易员。现在这个趋势还在蔓延,有研究估算,从2020年到2025年的5年内,华尔街大约有10%的岗位要消失掉。

这些都不是个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金融其实是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很高的行业。

牛津大学的Frey和Osborne两名学者做了一项研究,他们将不同行业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算了出来。根据他们的数据排名,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平均高达69%。除了信贷员以外,金融行业里有不少工作,比如预算分析师、保险承保人、会计师、税务稽查员,这些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都超过了90%。

相比之下,服务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平均才不过43%。

02

金融行业的职位

大多是“可编码”工作

流水线工人被机器人取代,这好理解,但为什么像金融这样高学历、高门槛的行业也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高危行业呢?

这其实就是人工智能这次技术革命很不一样的地方。之前几次技术革命大多是以机械取代人力,完全没有涉及我们人类最引以为傲的“脑力”活动。所以,基于“读写算”这些能力的职位大多是上个时代大家心目中的“白领高端工作”。

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开始入侵到人类脑力活动了,看看最近的ChatGPT就知道。

比如说资料阅读、记忆、复述、数据分析、总结——这些本来都是高门槛的人类技能,但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之下,这些技能会迅速贬值,相关职业的技能护城河会被转瞬冲垮。

很不幸,金融行业大量岗位都是这种“可编码”的工作。柜员、理财经理、信贷审核员这些职业,工作内容都是看材料、查报表、打电话、审核信息、按照模型评估风险这些高度“程序化”和“流程化”的工作,人工智能对他们的冲击,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03

金融民工和育儿嫂

谁更有前途?

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工作的冲击,可以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表述。

如果我问你:金融民工(例如银行文员)和育儿嫂,哪个职业前景更好?

传统观念上讲,大家肯定觉得银行文员比育儿嫂好,伺候人的工作怎么能跟白领比呢。

但是,银行文员的主要工作打印资料、整理银行账目等等,这些工作未来很容易被计算机软件实现,因为这些工作“可编码”。

那育儿嫂呢?我告诉你,我家育儿嫂2008年来北京的时候,起薪是1000元/月,现在是8500元/月,加上各种福利,涨幅在800%以上,平均年涨幅超过20%。

同期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的涨幅知道是多少吗?8.6%。

有些我们眼中再好不过的工作,如北京各大高校海归教授的薪水涨幅,虽然有所不同,但平均涨幅不到5% 。

还有更扎心的数据:我们团队对全国各个职业的招聘工资研究后发现,2019年全国育儿嫂的平均招聘工资是6009元,美容美发师的平均招聘工资是6280元,而秘书/行政文员的招聘工资呢?只有4650元。

很明显,技能型蓝领的工资已经开始反超“可编码型”工作的白领。这个趋势未来会更加明显。

很多白领工作贬值是因为“可编码”,那为什么技能型蓝领的收入会大幅上涨呢?这个答案要到人工智能时代最有前途的三项技能中寻找。

04

社交智慧型职业、创意型职业、

感知和操作型职业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主要有三类:“社交智慧”(social intelligence)、“创造力”(creativity)、“感知和操作能力”(perception and manipulation)。

“社交智慧”包括社交洞察力、谈判能力、同情心等社交和情感能力,“创造力”包括原创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感知和操作能力”主要指手指灵敏度、协调操作能力和应付复杂工作环境的能力。

这几种技能主要包括“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或者是那种抽象的能力,非常动态和不可预测 。而这正是人工智能的命门——所以任何对这三种能力要求高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都极低。

比如说育儿嫂为什么值钱?我们通常认为育儿嫂是个“伺候人”的职业,但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交智慧”型职业:

她们的工作不仅仅包括机械式地洗衣做饭,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交流,好的育儿嫂更可以帮助孩子在动作技能、智力开发和人格发展方面进行早期训练。更何况,中国式家庭里,育儿嫂经常还需要和家庭中几代人同时相处,这都需要高水平的社交智慧。

你们去市场上观察一下,那些优秀的育儿嫂都处于高度供不应求的局面,薪资也在飞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育儿嫂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仅为8.4%,远远低于秘书/行政文员的96%,甚至低于专业经济学家的43%。

除了育儿嫂,教师也是社交智慧型职业,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行和三观,这些都是机器人难以做到的。

“创造力型”的职业包括自然科学家、艺术家、研发工程师等,软件应用开发工程师也是典型的创造型职业,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新软件,开发软件新功能。

美容美发师、急救医务人员、飞行员,这些则是属于对“感知和操作力”要求很高的职业。

医护人员则是典型的“全能型”职业:他们需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患者人文和心理关怀,需要社交智慧;在工作中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作准确判断,针对新病例思考新的诊疗方法,需要创造力;在手术、理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要大量精细操作,也很考验“感知和操作能力”。

05

人工智能为“好职业”助力

总结起来,这些职业都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有潜力的职业。

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地方:这些职业不但不会被取代,人工智能反而会给它们提供助力。

因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职业,其实也包含着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一个医生要写病历、看片子、做常规手术;一个北大生物学博士生一天中有大量时间在刷试管、洗瓶子、准备实验材料;一名人民教师经常要熬夜批改学生的作业。而人工智能,可以将人类从烦琐的程式化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类把精力集中于需要创造力、判断力、社交力的部分,提高这些“不可编码”技能的溢价,这无形中又为这些职业提高了价值,让它们如虎添翼。

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技能更有前途?社交智慧型职业、创意型职业、感知和操作型职业,或者以上都要具备的全能型职业。

所以,就像霍金在谈到人工智能时说的那样,“我们站在一个美丽世界的入口。”

在这个入口前,不要害怕,张开怀抱拥抱它。

希望了解具体的职业和被人工智能替代概率的同学,可以添加香帅课代表领取。

「执笔为剑,

陪你穿越财富峡谷」

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关注,获取更多香帅时评

更多感悟,更多陪伴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革命 软件工程师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
  • 滚动
  • 综合
  •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