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全球快看点丨有一种风险,叫利率波动

2023-04-03 10:42:29  来源:郑州楼市

作者丨米筐老A

来源丨米筐资本(ID:mikuangziben)


(资料图片)

前言:

利率是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金融操作工具,但降息/加息的利率波动会产生一些风险、并持续外溢。

降息风险

临近三月末,“3.5%的增额终身寿要在3月31日全部停售”的消息刷爆了保险经纪人的朋友圈。

这种寿险有什么好?

因为它的保额/现金价值近乎终身按年复利3.5%增长。

你可以把它当做一笔存款,只要你不提取(退保),每年利率就是固定的3.5%,保本保息、刚性兑付。跟存款最大的不同…它是复利,3.5%的计息基数是上一年的本金加利息之和,即利息每年还会产生新的利息。

它最大的优势,是把3.5%的利率长期锁定了。

为什么自去年以来,增额终身寿就突然火了?因为其他的理财产品太烂了。

从2021年中开始,包括楼市、股市在内的绝大多数资产价格都在下跌,就连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在2022年都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亏损。

且随着利率一降再降,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也跌破3%、就这还被疯抢。

权衡比较之下,增额终身寿的优势就出来了:哪怕以后利率降至0,它的利率还是年3.5%、并持续至终身。

投保人愿买、保险公司愿卖,这么好的理财产品怎么会下架呢?因为这里隐藏着风险。

对投保人来说,终身锁定了3.5%的利率当然是好事,但它的另一面却是保险公司、要终身要支付3.5%的利息,投保人的收益是保险公司的成本。

随着中国的货币利率越降越低,保险公司收到这些增额终身寿的保费后、已很难获得超过3.5%的无风险收益,那不足的部分从哪来呢?保险公司自掏腰包呗。

因为人终有一死,所以终身寿险必定会赔付、因此增额终身寿实际上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远期债务,可这种债务在以固定利率、复利的形式越滚越大。

若利率设定的过高、投资收益无法覆盖时,保险公司就亏钱,当金额过大、甚至会引发保险公司因不能赔付而破产。

因为这种风险,在3月23日,银保监会组织保险业协会及多家保险公司召开调研座谈会,摸底保险行业负债成本及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并“引导人身寿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保险公司应降低储蓄类保险的兜底利率。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各寿险公司纷纷在3月底前停售3.5%锁定利率的增额终身寿。

加息风险

中国降息正在冲击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增加其负债成本,那加息就没有风险么?

同样有风险。

3月10日,总资产全美排名第十六的硅谷银行被宣布关闭,震惊全球金融界。

要知道,成立于1983年的硅谷银行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总资产超2000亿美元,其针对科创型企业投联贷的业务模式(既向企业发放贷款、也直接投资于企业的股份)广受好评、且取得巨大成功,成功帮助过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业。

这么好的银行,怎么会破产呢?因为美联储加息。

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美联储把利率最低降至零、启动印钞放水,致使市场中的资金泛滥。而大家封锁在家,又产生了对网络科技服务的巨大需求,由此引发了一波科创风投浪潮。

科创型企业获得了海量的风投资金,它们就把暂时闲置的钱、以近乎0利率存入了专门服务于它们的硅谷银行。

面对突然暴增的存款,硅谷银行一时也放贷不出去,可资金总不能闲置吧?

于是就购买了大量的国债、MBS(抵押支持证券)等金融资产,虽然其利率也就1%点多,但能妥妥得躺赚约1%的差价啊。

一切看似岁月静好,但不幸的事发生了…2022年初开始,美联储开启暴力加息模式,联邦基准利率由近乎零涨至当下的最高5%。

加息不仅意味着贷款成本上升、存款收益提高、物价上涨得到抑制,还可以能意味着银行会破产,因为它冲击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让资产价格下跌并可能由浮亏变为实亏。

加息意味着新发的国债、MBS的收益率都将上升,那之前低利率发行的这类资产、其价格必须下跌才能保持当下新的收益率(资产利率固定时,要想提高资该资产总收益率、价格必须下降),于是硅谷银行持有的这类资产价格都在下跌。

结果是什么呢?硅谷银行的资产出现了浮亏。

当大家看到硅谷银行资产亏钱,就会担心自己的存款遭受损失,于是开始提款。为应对提款需求,硅谷银行不得不亏钱卖掉资产、浮亏最终变为实亏。

随后引发蝴蝶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提款、越来越多的浮亏变为实亏,最终压垮了硅谷银行。

对冲风险

以前我们以为金融赚钱很容易,无非是低息吸收资金、再高息放贷资金稳稳妥妥的赚差价,“银行就是垄断牌照躺赢赚钱”。

后来的实践证明,远非如此。

就以P2P为例。

刚开始它被认为是金融创新、颠覆了传统的金融系统,用民间智慧解决了银行放贷的盲点,可后来呢?一地鸡毛。

P2P的实质就是银行,一手吸储、再一手放贷,后来因为风控不严而出现大面积逾期违约、致使贷款收不回来,随后也就无法兑付储户的本息,并由此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干银行,不仅要保证资金能放贷出去赚到息差、还要得保证放出去的贷款能收得回来,毕竟存款债务刚性、这个钱是确定要支付的。

除了这个风险外,金融还面临的利率波动的风险…不管是加息或降息都有风险,当然这种风险针对的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

2020年之后,中国的利率一路下行,使得2018年前后办理的贷款、如房贷其利率显得过高,于是很多人纷纷提前还贷或做贷款置换。

这就是利率风险的一个表现。

当时的贷款利率高,是因为当时的资金成本高、包括存款利率及从央行那里获得资金的利率,可现在大家提前还贷或把高息置换成低息、自己成本降低了,却把高成本转嫁给了银行(当然受益者也有之前高息存款的储户)。

像银行这类经营资金的金融中介,是不敢预测或者“赌”利率涨跌的,它们需要做资产负债间的风险对冲,自己只确保赚到无风险的息差…不管利率是涨是跌、赚的息差都是确定的,这就需要金融工具配合。

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都会对持有的资产(如国债/贷款/资产证券化等)、通过期货/期权/掉期等金融工具进行做空,这样就锁定了资产价格涨跌的风险、并能稳妥的赚到息差。

当然,并不是所有资产都有或有充足的做空工具的,这就是风险、所以得提前预警预防。

涨不得也跌不得,利率固定最好,但这不可能,因为央行总会通过利率的涨跌来调控经济和物价,金融机构必须会面临风险。

就像当下,中国因为持续降息、金融机构正面临负债端成本升高的风险,而美国持续加息、金融机构却面临资产端价格下跌的风险。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
  • 滚动
  • 综合
  •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