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全球动态:最有可能被315点名的四大消费金融乱象!

2023-03-15 16:02:19  来源:消费金融频道

作者| 刘妍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资料图】

近年来,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越来越被重视,从714高炮的揭露到骚扰电话、短信乱象的公布,金融乱象频繁登上315晚会舞台。

2023年的315晚会临近,金融机构中也在战战兢兢面临“大考”,「消费金融频道」根据行业热议话题,为读者盘点消费金融行业最有可能被点名的乱象。

一、反催收黑产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涉及到“延期还款”“停息挂账”“债务重组”“征信修复”等QQ群、微信群约达8.8万个,按照每个群100人保守计算,反催收从业人员规模近千万。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成立的债务法务咨询类公司是过去10年总和的5倍左右,且目前全国已经超过了1万家,这表明反催收组织近些年来呈现猛增趋势。

他们通常以“代理投诉”、“信用修复”等吸引逾期者,并以债务重组公司、律师事务所包装自己,赢得逾期者信任。虽然反催收组织会信心满满向逾期者保证能够实现停息挂账,甚至减免本金。但事实上,反催收组织使用的方法无非是电话诱导催收人员,并违规恶意投诉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公司,和开设虚假证明渲染悲情身份进行逃债。

在反催收组织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他们通常会按照欠款总额的6%-10%向逾期者收取服务费用,对于逾期金额较大的债务人,还会劝说他们购买全权委托服务,收取债务债额30%-50%作为报酬。

反催收组织主要目的是为了二次收割这些逾期者,并在费用收齐之后拉黑逾期者,更有甚者还会将收集到的隐私信息卖给上游黑产组织。

虽然监管方在如火如荼打击反催收黑产,但在民间,金融消费者对反催收的认识还是明显不足,若315晚会对反催收黑产流程进行揭露,不仅能对黑产进行震慑,还能对相应知识进行普及。

二、套路贷

套路贷并不是近几年出现的产物,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依附其发展的套路贷形式、花样越来越丰富,让金融消费者防不胜防。

在消费金融领域,套路贷目前主要集中在教培、医美以及现金贷方面。

1、教培贷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提到了诱导学员办理培训贷、退费难等问题。

按照中消协公布的数据,教育培训服务在2022年服务大类投诉数据中,投诉量排第四,与2021年相比,教育培训服务投诉比重下降1.7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教育服务首次进入中消协的服务类投诉前十,去年以来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投诉仍然居高不下。

部分机构通过在互联网以配音、PS、各种考证课程作为诱饵,通常还伴随着报名学科就能兼职挣钱的骗局,诱导学员支付高价课程费用,并极力劝说学员进行贷款,学员在贷款买课后通常会发现课程质量差,兼职挣钱更是子虚乌有。

教培贷套路贷的另一个重灾区是培训贷。这种套路贷主要集中在线下,骗子通常会以高薪吸引求职者,并让求职者贷款支付不菲的培训费用,一般而言,求职者并没有能力一次付清,这时机构就会向求职者推荐贷款平台。

培训贷骗局中,骗子主要是为了骗取高额的培训费,因此,在求职者申请的贷款到账以后,就会拉黑求职者,部分骗子也会在培训结束、求职者上岗一段时间后,以求职者不能胜任工作辞退求职者。

2、医美贷

医美贷骗局在去年「消费金融频道」315晚会预测中也有提及,目前,医美贷仍然是场景贷受骗的重灾区。

部分不合规的医美机构通过线下拉客人员、短视频平台低价拉客,诱导求美者签下巨额医美贷款后,并不能提供同价位的医美服务,甚至导致求美者整形失败。

去年315晚会揭医美速成班乱象,中消协数据也显示,医美行业消费者投诉案件5年增长近14倍,因此,医美贷套路贷仍然有很大可能新登上今年315晚会。

3、高炮现金贷

相比较前两种鱼龙混杂的场景贷骗局,高炮现金贷骗局则是公检法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高炮现金贷套路贷主要以网络借贷平台和借贷APP应用为依托,以有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主要侵害对象,以“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等进行虚假宣传,引诱他们落入“套路贷”陷阱。

在受害人签订借款合同时,除了提供正常借款需要收集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等身份信息和银行卡、社保、公积金等财产信息外,一般还被要求提供超出正常限度的个人信息,如微博认证、手机通讯录、微信通信录以及密切联系人等社会关系信息。

高炮现金贷套路贷是一种超高息的短期借款,“高炮”是指这些贷款均伴随着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半月前,「消费金融频道」曾报道过一家小贷借3万下款2.2万,7天必须还的内容,该小贷年化利率超过1500%。

在受害人无力还款产生逾期之后,相关组织通过PS侮辱性图片、发送威胁性短信,以及电话滋扰、短信轰炸等“软暴力”手段,对不能按期还款的被害人及其父母、亲友、同事、同学进行滋扰施压。在最高法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因相应套路贷催收所逼,自杀自残的人数不在少数。

4、AB贷

AB贷顾名思义,借款人分为A、B两个角色。贷款中介在网络上发布广告,以专为征信不算良好、不具备贷款资质的人放款为诱饵,吸引那些风险系数高却急需用钱的贷款者A。A使用有住房公积金或者有房贷等征信良好B信息申请银行贷款。

在AB贷套路中,为安抚B促成贷款,一般会支付给B一笔客观的费用,而对于从正规渠道贷不到款的A,则需要在贷到款项之后交给中介一大笔服务费,费用甚至能达到贷款总额的20%至30%。

在AB贷中,无良贷款中介承担最主要的角色。为打击不法贷款中介,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2023年3月15日-2023年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警方都在打击套路贷团伙,破获数十起重大套路贷骗局,315晚会若趁势对其套路进行揭露,将可以为打击套路贷造势。

三、软暴力催收

去年6月,公安部会同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打击惩治涉黑恶犯罪专项行动,其中在个贷不良领域,软暴力催收等成为此次打击重点。

此次通知中将软暴力催收等直接定义为黑恶势力组织,这种定性在监管发布的相关通知中并不多见。

从公安机关、最高法公布的典型案例来看,近些年软催收组织已渐成规模,他们往往处于以集资、放贷、催收链条的后端,帮助非法放贷组织收回利息和款项。

在催收方式中,这些机构会规避掉比较明显的暴力催收方式,例如限制借款人人身自由、写大字报、暴力殴打等方式,转而通过电话“轰炸”、PS图片威胁、短信侮辱、骚扰借款人情书同事等。通过“呼死你”疯狂“轰炸”,让借款人不堪其扰,甚至选择自杀。

事实上,监管部门近些年来为打击暴力催收、软暴力催收已发出多份文件,2019年初,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整治暴力催收等催收方面问题,《办法》明确,催收债务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去年7月,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在消费者保护内容中明确规定:必须严格规范催收行为,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第三人催收。

去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在暴力催收方面规定,委托外部机构催收前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告知债务人,不得采取暴力、恐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实施催收。

四、经营贷、消费贷转贷

近两年,随着5年期LPR的不断下调,房贷利率也随之下调,早期高位接盘的买房人却没享受到这波福利。加之消费贷、经营贷的利率也在下降,部分不法中介看到了其中商机,做起了转贷的生意。

根据「消费金融频道」此前调查, 中介通常选择在微信群、朋友圈、贴吧、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招揽需求客户,通过帮助个人客户伪造公司资料,替其申请银行经营贷款,转而偿还长期房贷,从而降低利息;部分中介也会通过提供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

不过中介也不是白干活的,会以材料费、手续费、包装费等名目按照房贷剩余还款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收费,一般这个比例在1%~10%不等,一些机构在按点收费后还会额外收取固定金额的杂费。

中介转贷近期也受到了监管的关注,一方面,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的风险提示,随之辽宁、广西等地银保监纷纷下发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转贷;另一方面,监管也在加大对银行违规的处罚。

近期、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渣打银行等多家银行收到巨额罚单,违规内容均出现信贷资金被挪用、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等内容。

此外,深圳也在出手整顿经营贷转贷。公开信息显示,因近期深圳低成本经营贷置换房贷操作增多,深圳监管已经约谈部分银行,要求加强合规审查,部分银行2月10日接到要求,暂停审批存量房贷用户的经营贷转贷申请,对疑似利用经营贷置换房贷的提前还贷申请,一些银行也开始采取更严格的合规审批流程。

部分银行通过抽查回访来监管相关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资金流入房地产,银行就会收回贷款。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
  • 滚动
  • 综合
  •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