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全球简讯:【聚焦风控】移动支付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2023-03-03 10:45:31  来源:《金卡生活》杂志

作者| 赵艺璟 供职于太仓农村商业银行


(相关资料图)

责任编辑| 杨琪

【编者按】

移动支付不同于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具有时空限制小、方便管理、隐私度高、功能全面等方面支付优势。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及金融科技力量壮大,移动支付已基本涵盖百姓生活主要消费场景,成为主流支付方式之一。与此同时,移动支付风险问题逐渐显现,不利于金融市场经济有序发展。本文在分析移动支付风险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对应风险防范措施,以达到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支付清算体系稳健发展的目标。

01

移动支付风险点概述

一是洗钱犯罪行为。目前,现代意义上的洗钱是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金融机构以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简明扼要来说,洗钱指“通过合法的活动或建设将违法获得的收入隐藏、伪装或投资的过程”。

二是贷款资金用途不合规。商业银行明确规定,贷款资金只得专款专用,且符合贷款申请用途,不得流向炒股、理财、房地产投资、赌博等高危领域。但由于对贷款资金发放的事后检测难度大,以及支付结算方式的电子化、自主化、便捷化升级,借款人可利用信息差将资金投放于不合规用途,造成金融风险。

三是电信诈骗行为。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目前,电信诈骗迅速蔓延,诈骗分子利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虚拟货币、贸易对冲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变不法资金转移方式及赃款洗白办法,具有隐蔽性强、转账速度快、追踪溯源难等特点。

四是个人信息泄露。近年来,用户的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联系愈加密切,金融主体作为客户信息的主要管理者,部分存在对交易主体金融信息相关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不完善,未能有效做到信息采集、保存及销毁等工作环节风险防范全覆盖,信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制约等问题,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这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网络犯罪的发生。

02

移动支付风险的发展趋势及问题

犯罪行为鉴别、查验、追溯难度大。一是鉴别有困难。目前,犯罪分子通过开立皮包公司或现金密集型的小微企业,以多重经营收入混合、虚报收入、虚构交易担保、虚设债权债务、买卖彩票奖券等方式,协助转移犯罪所得及不法收益成为洗钱行为的主要办法。小微商户、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数量庞大,流动性强,经营种类、方式多样化等特点,给商业银行带来信息干扰,造成对犯罪行为鉴别困难。

二是资金、线索追溯有困难。一方面,对相关犯罪行为资金的监控与追溯难度随着支付结算次数的增加而上升,资金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流转,导致对资金用途的真实性查验越发困难;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当下,犯罪分子实行跨境域经济犯罪,其利用离岸虚拟银行或国际网络等移动支付方式将巨额资金在各个账户之间周转,增加了资金追溯的难度。

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涉信息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2017.1-2021.12)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审结的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共计28.2万余件,案件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四成信息网络犯罪案件涉及诈骗罪,利用QQ、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进行诈骗的几率最高。

风险防范力度需加强。一是现有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自2004年起,我国在移动支付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约束各主体支付行为并保障其权益,但由于支付结算产品及服务更新迭代快等多种原因,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时滞性,存在部门权责不清、标准有待统一等问题,使得群众在使用移动支付产品及服务时对权利和义务等必要信息缺乏正确认识。

二是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升。移动支付普及的同时,其潜在风险的防范信息由于下沉程度不够、传递不深入、覆盖不全面、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部分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措施。

03

防范移动支付风险的对策建议

完善信息传递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一是畅通信息传递机制。对信息流通渠道进行升级,降低无效内容的传导,并对冗余环节进行精简,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时间、人力成本,使移动支付相关信息传输更加便捷快速,保障信息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多方传递,尤其是对关键部门的信息实时接收,定期提示。

二是可疑交易抓取精准化。为保障移动支付风险相关信息准确有效,应建立健全交易监控系统,对不同行业、职业、年龄的客户及不同类型支付交易行为进行特点、趋势分析,并根据交易特点、更新数据实时调整、更新监控系统参数,对不符合对应移动支付行为特点的客户重点关注、分析,同时对其可疑交易迅速上报,防范不法行为的错漏,提高效率。

完善相关法律依据,深入风险防范宣传。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防止不法行为发生,需要重点关注新型风险,加强计算机安全立法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网络支付系统立法,明确对线上支付结算用户的审批办法,包括实名信息保障、网络交易监控等。

二是强化移动支付风险防范宣传。扩大宣传铺开面,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及中老年人群需坚持开展防范电信网络金融诈骗宣传活动以及普惠性公众金融教育服务,积极运用金融机构网点辐射与多媒体渠道,如线下厅堂沙龙、周边地区传单发放,以及线上网站、公众号宣传等多渠道,针对相关法律法规重点、要点做好面向大众的深入化、全面化信息宣传,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抵制非法集资”“支付安全”等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增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循序渐进地实现地区全域金融宣传教育覆盖。

移动支付风险防范作为一项常态化、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根据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跟进。目前,我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各角度有效防范各类移动支付风险,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犯罪行为 信息网络 信息传递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
  • 滚动
  • 综合
  •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