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保费增长跑赢行业,利润下滑严重,这些公司怎么了?

2023-02-16 19:50:52  来源:保观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各大非上市险企开始披露上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保险行业2022年的全貌也被随之揭开,其中银行系险企的表现值得关注。

增收不增利成为银行系险企2022年业绩最大的特点。整体来看,在寿险代理人流失数量加大、人身险保费增长乏力、个险渠道转型承压的浪潮下,银保渠道成为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银行系寿险公司在银保渠道优势明显,借助母行网点优势和客户资源,各公司保费增长势头良好。

其中目前已披露业绩的11家银行系险企全部实现保费正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为汇丰人寿,达到52.29%,最慢的建信人寿也有超过3%的增速。总保费排名第一的为中邮人寿,实现保费收入914.34亿元,同比增长6.56%。

银行系寿险公司在保费端的增速要强于其他类型的寿险公司,以寿险老七家为例,仅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3家增长,增速分别为6.1%、3.7%、3.6%,其余四家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微降0.2%、0.8%,平安人寿、人保寿险下降3.9%、4.3%。

但银行业保司保费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净利润的增长,11家保司中仅有中荷人寿实现正增长,增速为11.75%,利润下滑最严重的是光大永明人寿,下滑幅度超900%。同时共有六家保司实现盈利,5家亏损,与2021年10家盈利、1家亏损的局面形成较大反转。

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缘何而来?银行系险企如何走出亏损泥潭?这些都值得我们一一剖析。

增收不增利,退保率高企,银行系保司的烦恼不少

客观来说,银行系寿险公司在去年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11家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346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6%,远高于人身险公司整体2.78%的增速。但在利润方面却是不尽如人意,盈利情况最好的中信保诚人寿也遭遇了接近60%的利润下滑。

银行系险企保费端的增长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而利润端的下滑则来自多个方面。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2022年保险行业投资端出现了巨大的波动。由于权益类市场受到俄乌战争、疫情干扰等诸多因素,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保险行业投资端也受到了相关的影响。

根据数据披露,这11家银行系保司在2022年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大多集中在1%-3%的区间内,这与过往其4%-5%的收益率区间相去甚远,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大量银行系保司在去年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乃至亏损。

其次,银行系保司由于主要业务以银保渠道为主,银行又在业务开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往往导致渠道费用较高,保司也很难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对费用进行控制。

此外,银保渠道在去年也暴露出来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在销售的误导这一块。如有媒体曝出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只对保险产品的年化预期收益率着重介绍,但对保险产品相关费用等关键信息只字不提。而消费者最终获得的收益,其实是在扣除相关费用后的收益。

针对这些乱象,2022年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人身险部函〔2022〕19号】(以下简称“《通报》”)以及《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通报》点名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

而在此前对人身保险产品的监管过程中,产品前五年退保率过高、长险短做、产品保障程度低、变相理财等也成为银保监会多次通报的典型问题。

以建信人寿为例,去年四季度,该公司旗下的龙生福瑞6号年金保险退保率达到了38.04%,年度累计退保规模超15亿元,而建信人寿的综合退保率也达到了6.98%,在银行系保司居于前列,这样的退保率显然有些不正常。

退保率高企也并非是建信人寿一家公司的存在的问题,其他的银行系保司也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中邮人寿去年前三季度银保渠道销售的产品中邮年年好财寿嘉养老年金保险退保率达到35.87%,年退保金额达到6.9亿元

显然,银行系保司的问题,有些多。

人事变动频繁,运营成本恐急剧上升

今年2月8日,从相关人士处获悉,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林顺辉已赴任建信人寿,任党委书记,并提名担任董事长职务。去年12月末,建信人寿曾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谢瑞平因工作安排,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的书面辞呈。

事实上,过去几年,银行系保司高管频繁变动。2021年12月,经中国银保监会核准,李学军中邮人寿总经理任职资格获批,他也成为了也是中邮保险首位外部职业经理人。2022年6月,韩广岳获批担任中邮人寿董事长,李学军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2021年刘辉因工作变动原因向招商信诺人寿董事会提交了辞职申请。经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任职资格核准,自 2021年9月,王小青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刘辉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2021年12月,经招商信诺人寿董事会审议通过,并报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核准,任命常颖为招商信诺人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该任命自2021年12月起生效。

此外交银人寿、工银安盛等银行系保司近两年也出现了一二把手的变动。一二把手的频繁变动也体现出银行系保司在发展策略中的举棋不定。因为对于保司来说,不同一二把手的上任往往意味着发展侧重点的变更,整个集团或都需要为此进行调整,调整所造成的成本很难被忽视,一个更稳定的管理层格局往往对保司的发展更为有利,我们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在一二把手调整就位后,银行系保司的业务结构、质量是否会出现改善。

银邮系寿险龙头和“最强代理人”公司强强联合,

结果却不及市场预期

在银行系保司中,我们最为关注的还是中邮人寿。去年1月,友邦友邦120亿元入股中邮人寿获批,持股24.99%正式成为中邮人寿第二大股东。

一家是国内最大的银行系保险公司,一家是国际知名的人寿保险集团,此次“联姻”一度被市场视为银邮系寿险龙头和“最强代理人”公司的强强联合,特别是在当前代理人渠道发展面临转型压力的背景下,中邮人寿特有的零售资源优势,是其受到友邦青睐的最主要原因,中邮人寿也寄希望于友邦的代理人优势开辟出新的天地。

但中邮人寿在去年的表现有些让人大跌眼镜。根据中邮人寿去年8月发布的二季度偿付报告,去年上半年中邮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59.33亿元,同比增长6.33%;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达17.80亿元,同比骤降221.4%。尽管在四季度偿付报告中,中邮人寿2022年艰难实现了盈利,但净利润下降幅度也达到了71.35%,与友邦的联合之路似乎已经被蒙上了一层阴霾。

在友邦入场前,邮银渠道是中邮人寿核心销售渠道,其在规模保费中的占比保持在99%以上。同时近年来,中邮人寿渠道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大幅度上涨。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邮人寿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别为20.77亿元、35.36亿元、79.02亿元,2020年、2021年两年分别同比增长70.30%、123.45%。

中邮人寿高层也表示,渠道改革是接下来中邮人寿改革的重点。

那么在拥有“最强代理人团队”的友邦进场一年后,中邮人寿的渠道结构有改善吗?

由于中邮人寿最新一期的年报还未披露,我们还无法得知中邮人寿人寿去年的保费结构情况,但从偿付能力报告中呈现的退保率情况不难发现,中邮人寿的改革之路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除了中邮人寿,其他银行系保司也有转型动作。以工银安盛人寿为例,其在银保渠道打下一定基础后,开始发力个险、团险、互联网业务部等渠道,已初见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工银安盛人寿保险业务营销渠道结构中,个人代理、银行邮政代理、公司直销、保险经纪业务、保险专业代理,分别占比6.49%、88.04%、1.60%、1.77%、2.11%。同期中邮人寿保险业务营销渠道结构中,也仅有银行邮政代理和公司直销两类,渠道占比分别为99.62%、0.38%。

对于中邮人寿来说,友邦入场一年后业务起色不大,未来一年所面临的转型压力也会更大,银行系保司的转型之路也才正在路上。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权益市场受益于经济复苏逐渐企稳上升,银行系险企今年在利润端将出现大幅度的同比回升,也能够腾出手来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的结构改善上,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 人寿保险 保费收入 同比增长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
  • 滚动
  • 综合
  •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