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第22届(2022年)“远见杯”预测获奖榜单

2023-02-14 22:42:18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冠军,国联证券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双料冠军,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和国盛证券分别获得全球经济预测、全球市场预测的冠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廖宗魁 王丹/文

2022年各种不确定性和超预期因素交织一起,导致国内外经济和市场都大幅波动。国际上,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油价一度飙升至139美元/桶;美联储开启了近40年来最快速的加息,美元不断攀升,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在国内,2022年多次受到疫情的扰动,叠加房地产的大幅下行,中国经济数据也出现起落。这都大大增加了专家们对2022年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预测难度,面对这样变幻莫测的环境,谁能更准确的预测中国经济、全球经济与市场的走势呢?

第22届(2022年)《证券市场周刊》“远见杯”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预测共15个奖项被11家机构所囊括,它们分别是: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资深经理张超同时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一名和全球经济预测的第三名;国联证券首席配置官梁润同时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一名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一名;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业务经理路思远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一名;国盛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和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第一名;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同时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二名和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的第二名;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二名(并列);中银国际控股首席经济学家程漫江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二名;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丁孟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二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二名;工银理财研究部原总经理赵柏功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三名;泰康养老保险投资管理部宏观研究总监徐剑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三名;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第三名。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机构和专家在众多预测者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上的研究有哪些独特的经验?

国联证券获双料冠军

“远见杯”中国经济预测分为三个大类:月度预测、季度预测和年度预测,它们分别聚焦中国经济的不同时间维度,月度预测更注重短期经济的变化,季度预测则着眼中期经济的演进,年度预测偏重长期一些的经济预判。由于这三类预测的侧重有所不同,对研究方法和信息的处理也会产生一些差异。

国联证券首席配置官梁润尤其擅长季度和年度的经济预判,已经持续多年上榜。梁润在2017年就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第一名,2018年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的第三名,2019年也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的第三名,2021年同时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二名和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三名,2022年更是同时斩获了中国经济季度预测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双料冠军。

2022年的突发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大幅增加了长时间维度预测的难度。梁润向《证券市场周刊》谈及如何处理这些突发因子时表示,“理论上,考虑这些比较大的冲击对经济的影响,需要估计其冲击响应函数,综合叠加后的影响,一些更复杂的模型会对所有要考虑的因素一起建模,以考察其相互的影响。”

梁润还提及,过去做过的一些研究对预测非常有帮助。比如,在2022年年初,大家对全年出口的预测是比较悲观的,大家担心国外经济好转以后,中国的出口份额会不会很快就下降。但梁润研究发现,全球经济恢复并没有通过替代效应导致中国出口下行,中国出口企业在全球依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另外,近些年PPI向CPI的传导非常弱,这方面学术上也有很多研究,基本上全球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所以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并不会对CPI上涨造成很大压力,所以对2022年CPI的预测要低于当时市场的共识预期。

此前梁润一直是在学术机构任职,他在谈及学术机构和市场机构在宏观经济的研究和预测上的差异时认为,在市场机构工作,跟市场更近,信息量比学术机构更多更及时,交流也会更频繁,缺点可能在于没有时间来做一些很深入的研究。而在学术机构里,可以有更多时间来思考一些相对长期和深入的问题,可以更方便的接触到前沿的思想和方法。

在“远见杯”预测二十多年的历史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宏观研究和预测专家,“远见杯”预测的发起人之一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宋国青教授在宏观预测方面就独树一帜,曾经三度获得“远见杯”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的冠军。梁润则师从宋国青教授,继承了很多优秀的宏观研究方法。

在谈及宋国青教授对其宏观研究的影响时,梁润表示,“宋老师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对研究的态度也是精益求精。我可以分享两点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一是对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处理。宏观经济数据本身有很多问题,包括数据质量、统计口径、缺失值、季节性等等,尤其是数据质量最为头疼。宋老师说他70%的时间是在研究数据,我现在做研究,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做数据,尤其是做交叉验证,来判断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二是在研究和预测中不断思考和验证宏观经济理论。比如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2009年以前,M1与通货膨胀有非常稳定的相关关系。但2009年货币高增长,如果按照以前的关系来预测,那么会有超过15%的通货膨胀出现,但后来发现通胀月同比最高也就6.5%,如何从理论上来理解这一现象?宋老师当时提出了货币管内需的理论假设。另外,传统的理论认为通胀较高时央行会收紧货币来应对通胀。但是在2019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后来CPI超过了5%,而实体经济疲弱的时候,央行继续维持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此后在作货币政策预测时,我就基本上不看猪肉价格的波动了。”

农银理财月度预测摘冠

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2020年才开始参加“远见杯”预测,但却每年都能斩获奖项,体现出了超群的实力。农银理财2020年初试牛刀就获得了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三名,2021年则同时包揽了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一名、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三名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三名,2022年则同时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一名和全球经济预测第三名。

近些年,机构们在国内宏观预测上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月度预测方面,2022年前三名的积分都非常接近。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资深经理张超认为,这里面存在一些客观的原因,近年来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开始层出不穷,对短期宏观形势的判断变得更加困难,很多过去的研究经验和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下降,宏观经济预测出现差错的概率越来越高。这是近几年“远见杯”国内经济预测前几名分差很小的根本原因。

而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远见杯”国内经济预测前几名的分差较小,“一方面体现出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宏观研究‘市场’是十分有效的,参与者要想获得信息优势,从而打败‘市场’的一致性预期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近年来研究者自身的素养都在迅速提升,相互学习的能力在明显增强,因此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

由于预测机构之间的竞争激烈,农银理财在月度预测中的夺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中并不明显领先。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借助下半年的优异成绩完成逆袭的呢?

张超指出,在2022年二季度借助预测数据,及时复盘,并快速纠正原有的一些基本假设,是取得逆袭的关键。“2022年二季度宏观数据的掉头探底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基准假设。在下半年的宏观经济预测中,我们不再只是对量化模型的结果进行微调,而是充分思考未来一个月还有哪些未曾显露的预期差,不断修正自己的基准假设,而非简单根据模型值进行线性外推,最后也取得了较上半年更加理想的预测结果。”

长江证券强势依旧

伍戈率领的长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是“远见杯”预测的老牌劲旅,长期保持着非常优异的成绩。

早在2017年,伍戈率领的宏观团队就获得了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三名,2018年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二名,2019年再度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季军,2020年同时斩获中国经济月度预测冠军和全球市场预测冠军,2021年则是蝉联了中国经济月度预测冠军,2022年继续斩获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二名和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二名(并列)。

我们在看伍戈的研究时,经常有一种“治国如烹小鲜”的感觉,总是能清晰地直击经济问题的要害。对此,伍戈坦言,尽管宏观现象纷繁复杂,但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明察秋毫地关注细节,中国经济的趋势其实还是遵循简单的逻辑在演绎,有时常识变得更为关键。

泰康养老保险投资管理部宏观研究总监徐剑首次单独带队参加“远见杯”预测,就获得了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第三名,体现了不俗的实力。此前徐剑在长江证券跟随伍戈团队已经多次上榜,这次身份由卖方变成了买方,感受也大不一样。徐剑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卖方和买方在宏观研究的侧重上有一些差异,卖方可能更重视精彩的叙事和逻辑,而买方更看重这些逻辑最终能落地多少,简单说,就是买方对事实的重视要大于逻辑的预设。

在谈及预测的经验时,徐剑认为,首先要有大的逻辑框架总结,再进行高频数据的跟踪验证。对政策精神的把握,尤其是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对偏中长期的年度预测非常重要。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近几年在“远见杯”预测中的成绩也越来越好,2016年就曾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二名,2017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第三名,2021年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二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二名,2022年则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二名(并列)。

朱启兵在各类别的预测中都获得过较好的成绩,可谓全能型选手。他认为,月度预测的趋势稳定性要好一些,而季度预测则需要更多借助模型,这些年经济和政策的起伏较大,原有的预测模型还需要及时的调整。

建行、国盛称雄全球预测

建行金融市场部是“远见杯”全球预测方面的老牌劲旅,曾多次获得前三名。2016年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一名,2018年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二名,2019年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三名,2020年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二名,2022年则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的第一名。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国内经济与金融市场及全球的紧密度不断增强,比如2022年国内就受到了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因素的影响。而全球经济与市场涉及的主体和变量非常多,这与国内经济的研究会有所差异。

建行金融市场部业务经理路思远向《证券市场周刊》谈及全球经济与市场研究及国内的经济研究的异同时表示,全球研究可用的数据指标体系更完善、市场化程度更高,全球数据的可得性也较强,众多因素及参与主体综合作用下,最终往往会顺应经济运行和投资交易的市场规律,对历史经验数据的分析更有效。此外还要考虑不同国家及机构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承担的角色,及其合作抗衡的关系。

从“远见杯”预测过往的历史看,银行系的预测代表在全球经济与市场预测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频繁上榜。路思远认为,“银行系研究的优势,一是商业银行投资风格偏稳健,侧重中长期趋势分析二是商业银行交易客户体量大、层次类型丰富,金融产品序列齐全,境外分支分布较广,可以接触到更多一手信息。”

国盛证券虽然参加“远见杯”预测的时间不长,但近两年连续上榜,展现了较全面的实力。国盛证券在2021年就同时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一名和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二名,2022年则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一名。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交易一体化程度的提升,叠加各类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和中美经济金融的高度融合性,宏观研究早已没有了“国界”,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具体方法上,最重要的是跟踪美国相关指标,包括美联储议息会议、美国通胀、美国非农就业、美元、美债收益率等。此外,通过全球PMI、花旗意外指数、原油价格等综合类指标来研判全球经济和资产价格的变化趋势。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丁孟也是“远见杯”全球预测方面的强手,成绩非常稳定。早在2016年他就获得了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二名,2017年则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一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二名,2018年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二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三名,2021年斩获全球经济预测的第一名,2022年则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二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二名。

近些年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就连美联储的通胀预判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导致紧缩政策相对滞后。那么,丁孟又是如何把握各种不确定性中的确定呢?

丁孟向《证券市场周刊》介绍,经济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尽管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在短时期内,个体的决策和经济行为会发生变化,并不一定每次决策都满足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比如对理性人假设的挑战),但是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在相对长的预测区间内,经济规律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通过对于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的总结和量化分析,会得到多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对确定(在一定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数量关系,这是宏观经济预测的基础,在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市场在相对长的时期内也会遵循经济基本面指向的演化方向,这是从基本面入手进行市场预测的基础。

丁孟还指出,中银香港专门组建了经济预测小组,通过建模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于大数据提供的信息的优化提取。“这是我们能够在相对长时间保持较高预测成功率的保障。大数据时代,能够为宏观经济预测提供辅助的经济指标的数量大大增加,复杂数量模型的运行也更加简便,这对于研究工作的数字化、专业化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功实现这种转型可以引致相对准确的经济和市场预测结果。”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市场预测 宏观经济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
  • 滚动
  • 综合
  • 房产